美國里海大學大學機械工程系Charles R. Smith教授學術報告
報告名稱:平板與鈍體交界處的湍流結構/傳熱:復雜渦動力學研究
報告人:Charles R.Smith,美國里海大學大學機械工程系榮休教授
報告時間:2019年10月24日
邀請人:潘翀
在北航“空天多尺度力學與熱力學”111引智基地的支持下,應我院流體力學研究所所長潘翀副教授的邀請,美國里海大學大學機械工程系Charles R. Smith教授于2019年10月24日-25日,訪問北航航空學院流體力學研究所、教育部流體力學重點實驗室。Smith教授于2019年10月24日在流體所會議室做了題為“平板與鈍體交界處的湍流結構/傳熱:復雜渦動力學研究”(Turbulent Flow Structure/Heat Transfer for Flat Plate and Bluff BodyJunctions: A Study in Complex Vortex Dynamics)報告由潘翀副教授主持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三十余人聽取了學術報告。
Smith教授是里海大學(Lehigh University)的榮休教授和機械工程的前任主席,其在湍流,非定常流動,流動可視化技術,流體動態圖像處理等方面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。Smith教授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、Physics of Fluids等流體力學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,組織關于湍流邊界層相干結構的國際講習班,同時參與編寫了多本研究生教材。Smith教授還是ASME, AIAA和美國物理學會的成員。本次報告Smith教授對湍流邊界層流動結構和傳熱特性等研究結果進行綜述。Smith教授使用氫氣泡,PIV實驗方法對平板與鈍體交界處三維渦結構的時空演化進行研究。還使用液晶熱成像法(liquidcrystal thermography)研究了由于湍流邊界層和鈍體前端渦旋引起的時空表面傳熱模式,證明了渦旋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表面熱傳遞。最后放映了液晶熱成像法測量不同流動狀態的視頻,生動的展示了各流動的傳熱過程。
10月25日,流體所所長潘翀副教授和劉彥鵬老師陪同Smith教授一起參觀了北航水洞實驗室和航空博物館,并針對湍流邊界層熱傳導測量的相關實驗研究進行討論,為進一步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礎。